自宫本無野藏

温瑞安:

温瑞安在武侠创作宁可非大成即大败,从不固步自封

文:云岫 



       温瑞安,笔名有温凉玉、舒侠舞等,1954年生于马来西亚,中学期间已建立“天狼星诗社”,成为当地至今马华文艺社团,最辉煌的时期。1974年温氏赴台湾深造,在学同时创办“神州诗社”,成为当地文艺社团的翘楚。



朝野各方力争的文化力量,因树大招风,1980年以“涉嫌叛乱”罪名蒙冤入狱,三个多月后因海外誉论压力,无法定罪,而被遣送出境,回到马来西亚,众叛亲离,无处藏身,被迫流亡东南亚各地,最终在1983年底寄居香港。



那年,19岁的他,写出了《四大名捕》这等传世佳作,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。即便是在那段颠沛流离的日子中,他依然笔耕不辍,创作出大量精致的作品。



 温瑞安闯荡武侠文坛数十年,写出了《四大名捕》系列、《神州奇侠》系列、《说英雄谁是英雄》系列、《布衣神相》系列等佳作,并且创作有许多文艺推理小说、玄幻小说、言情小说、散文、评论等,并且推出过一系列诗集。在上世纪末,据闻已写下二千万字。



        在武侠创作理念上,温瑞安主张“推陈出新、寻求突破”。因而,在武侠创作上,他宁可非大成即大败,而绝不妥协走中间路线。事实上,他也的确屡有创意,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。



例如在小说人物方面,他创作的《四大名捕》(主角为捕快)、《七大寇》(主角为盗寇)、《布衣神相》(主角为相士),将武侠小说主人公的职业特性细致的刻画出来,给读者的感觉就显得更贴近生活,也更加具有合理性、可信性。在武侠小说内涵方面,温瑞安将侠义精神融入现代题材,如《今之侠者》《黑火》《金血》等。



        在小说的文字表达方面,诗人出身的温瑞安,将新诗文体和图形文字创造性地融入武侠创作之中,结合电影蒙太奇镜头创作小说,强化了文字的映像感和音乐感。在人物语言方面,温瑞安笔下的人物是什么样身份的人说什么样的话,很符合人物的身份、学识和性格。



这不同于梁羽生笔下的目不识丁之人也能吟诗作赋、古龙笔下的人说话都像哲学家、金庸笔下的人物每到关键时刻都是同一套话务班式的模块化“标准话术”。所以,温瑞安的作品,不仅有相当的可读性,还具备极高的文学价值。



        温瑞安与黄鹰是武侠最辉煌时期,最年轻的两位武侠名家,在那个百家争鸣的年代,他们二人比其他武侠作家的年龄要小很多,可谓英雄出少年。1984年邵氏的一部电影《天蚕变续集布衣神相》(改编于温瑞安的《布衣神相》与黄鹰的《天蚕变》)将这两个人名字最早放在一起。这两位才华横溢的少年英雄短暂的相遇之后,却走出了极为不同的人生道路。



        那时候是温瑞安最不得志、饱受冤屈的时候,但他却从未放弃自己的文学梦想,不为名利所诱惑,专心创作,不断创新,达到了巅峰,创作了《说英雄谁是英雄》,从而创出一条新路,自成一派,坐稳武侠天王的位子,致使无数后人模仿、追随。



        反观黄鹰,却醉心电影,放弃了文学创作,导致其作品停滞不前,一直在僵尸、鬼怪的套路中打转。8年期间,拍摄了上百部僵尸电影,即便是再精彩,观众也会产生审美疲劳。


评论

热度(65)